注册 登录
邓州社区 返回首页

admin的个人空间 https://www.dengzhou.org/?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新中国打破西方封锁的风云历程

已有 2457 次阅读2008-10-16 18:07 |

 前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正确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认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国侵略包围的态势,确定要团结世界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同盟关系”的同时,特别要做好以印度、缅甸、印尼等为代表的“中间国家”的工作,以此作为打破封锁和包围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战略步骤。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措施,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包围。

  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毛泽东等沉着应对,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思想和决策对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3年春,数十个国家对中国实行禁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力量强大了。强大了的美国,对外实行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到处欺侮别人,损害别人的利益”。美国策动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并先后策划签订了美日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协定、美台共同防御协定等。美国还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不少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许多军事基地,其目的就是“想造成一个锁链”,包围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这种做法,不仅威胁中国,也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毛泽东对此评论说:“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要和平,我们就不得安宁,大家也不得安宁。”他还指出:“美国只要有机会,总是要整我们的。要战胜美国这样强大的对手对新中国的威胁,我们需要和平环境,需要朋友。”

  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下,哪些国家可以成为新中国的朋友呢?毛泽东等对战后国际状况作了分析,认为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阵营”和“三种国家”。“两个阵营”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三种国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以及处于两个阵营之外的,如印度、缅甸、印尼等一大批“中间国家”。周恩来在一份报告中从另一个角度把这些国家称为“和平中立派”,以同美国这个“主战派”和英法等“维持现状派”相区别。毛泽东、周恩来的这种分析,是富有创建性的。它与苏联把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的主张有所区别,更符合战后国际格局的实际,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团结和争取更多朋友以打破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团结一切愿意和平的力量、孤立和分化美国霸权政策的总方针下,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同盟关系,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印度、缅甸、印尼等“中间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构成了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的重要战略思路。这一战略思路,在实践中一步步得到贯彻,并取得很大成效。

  美国对新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一度也曾试图以经济“援助”的手段进行拉拢和控制。1949年6月,司徒雷登托人带口信给毛泽东:美国可一次贷款50亿美元给新政府,条件是新中国必须采取中间态度,不能完全亲苏。1950年3月15日,艾奇逊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是应该从苏联而是应该从美国得到贷款援助,不过中国必须保持昔日的中美关系。这显然是指望以援助为诱饵,使新中国成为它的附庸。对此,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作出断然回答:“亚洲人民自己的事应该由亚洲人民自己来处理,而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应由太平洋彼岸的美帝国主义者如艾奇逊之流,来加以干涉。” 美国政府这个阴谋破产后,更加敌视中国,对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相结合的政策。

  在政治上,设法孤立中国并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它要求北大西洋集团及其他一些国家在承认中国问题上必须与美国保持一致,共同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还照会威胁一些拉美国家不得先于美国承认新中国,并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派合法代表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

  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它支持和配合国民党集团利用海空优势对上海、青岛、天津等沿海港口和岛屿进行封锁,阻挠所有国家的商船进入新中国的港口。1950年12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下,到1953年春,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到数十个。

  “包围”与“反包围”的斗争

  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全,毛泽东等审时度势,采取北联苏联、东援朝鲜、南助印支以及同印度等周边国家实行睦邻友好的方针。

  在北面,新中国在外交上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方针。这一方针被毛泽东称为“打破帝国主义封锁之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即与苏联建交,并于1950年2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一系列协定,用条约的形式将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固定下来。

  在东面,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美国的介入和干涉,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向朝鲜出动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定。毛泽东指出:“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不下决心,不仅朝鲜被占领,就是我们自己的建设也将成为不可能。”抗美援朝的胜利,粉碎了美国企图侵吞全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计划,维护了中朝两国及远东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在南面,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和控制印度支那,竭力支持法国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的解放斗争。据统计,当时法国在印度支那战争的全部经费的70%是美国提供的。朝鲜停战后,美国公开派遣空军人员赴印度支那参战。这对中国南部边疆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面对这种形势,根据毛泽东在朝鲜停战后提出的争取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的方针,中国政府一方面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印度支那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以巨大支持;另一方面在政治和外交上为争取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在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同苏联和越南一起,团结印度等国,并争取英法的支持,促使会议达成一系列协定,促成了印度支那的停战,从而也大大缓解了中国南疆的外部压力。

  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表明:美帝国主义已经成为远东和平的最大威胁,这是亚洲人民共同面对的主要问题,而印度、缅甸、印尼等国“所坚持的和平中立,对我们是有利的”。“如果打起大仗来,他们不参加是可能的”,“有包括那样大的地区和人民的国家不跟着美国战争集团走,美国打起来就困难得多了”。因此,与他们“搞统一战线很有必要”,力争“在东南亚建立起安全的环境,使我们彼此和平相处,而不让美国有任何干涉的借口”。 按照这一思路,新中国在实行北联苏联、东援朝鲜、南助印支的同时,加强同印度、缅甸、印尼等国的关系,并取得明显成效。

  印度、印尼、缅甸都是1950年第一批与新中国建交的“中间国家”。新中国与印度等国外交关系的建立,是对美国孤立中国阴谋的有力回击。

  锡兰是南亚国家中第一个向新中国派遣政府贸易代表团,并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双方从1953年就开始了大米和橡胶贸易。1953年底,中国又迎来印尼经济代表团,双方签订了贸易协定。第二年,印尼开始对中国出口被美国禁运的橡胶。1954年4月,中缅之间也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贸易协定。这个时期,中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虽然十分有限,意义却很重大,成为新中国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政策的重要突破口。

  从新中国成立到日内瓦会议召开的短短几年里,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坚决有力的“反包围”、“反封锁”的正确决断,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包围和封锁新中国的阴谋,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全,为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美国以“亚洲人打亚洲人”的阴谋破产

  日内瓦会议结束后,国际形势有所好转。但是美国在朝鲜战场和印度支那战场失败后,把远东侵略和干涉的重点转向中国。1954年9月,美、英、法、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签订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同年12月2日,美国同台湾当局又在华盛顿签订了《共同防御协定》。这两个文件,连同此前签订的美日安全条约与美韩共同防御协定,从东南面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这个时期美国远东侵略政策的特点,是以“‘亚洲人打亚洲人’的诡计,来实现他们扩大侵略的恶毒阴谋”。

  毛泽东在同巴基斯坦总理苏拉瓦底谈话时说:“你知道我们身上背了多大的压力吗?单单在日本,美国就有八百多个军事基地。南朝鲜、台湾、菲律宾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美国给我们的压力很大。”从这时开始,中国在利用日内瓦会议后的有利形势着手改善同英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更加致力于发展同亚非国家特别是印度、缅甸、印尼、泰国、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此作为打破西方国家包围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战略步骤。

  毛泽东对亚洲各国团结的重要性有过一段生动的论述。他说:“美国想把日本武装起来,利用日本,这也不是容易办到的事。日本现在好像一匹被别人骑着的马,也许有一天这匹马会把骑在它上面的人摔下来,而自己乱跑。只要中国、印尼、印度、缅甸等这些亚洲国家,自己强大起来并且团结一致,筑成一道墙,日本这匹马就跳不过来了。”在中国的支持和影响下,印度、缅甸、印尼这些对亚洲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都没有参加东南亚条约组织。

  此后,为了实现建立和扩大和平区域的主张,1955年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并参加了缅甸、印度、印尼等国倡议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这次会议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十分珍贵的机会,使中国领导人能够广泛地同许多亚非国家的领导人进行接触,阐明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赢得他们对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当时都是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参加国。毛泽东等并不因此对它们采取排斥态度,而是进行具体分析,认为:这几个国家,同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是不一样的。他们采取这样的立场,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美国的控制”,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大国,像泰国这样的小国,对中国可能有些恐惧”。因此,“只要有可能,就争取搞好同他们的关系”。在亚非会议召开前,中国通过印度、缅甸等国传话,向泰国政府转达谋求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愿望。

  亚非会议后,一些原来对中国抱有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变化。1955年下半年,泰国、巴基斯坦、菲律宾、锡兰、柬埔寨等纷纷派代表团访问中国。毛泽东等亲自会见代表团成员,同他们进行友好谈话,做了大量说服和解释工作。这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深深感动了对方,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泰国、巴基斯坦等国虽然一直留在东南亚条约组织中,但对中国都表示友好,并声明决不参加任何侵略中国的战争。

  经过日内瓦会议结束后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中国同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很大发展,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中国同印度、缅甸、印尼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成为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范例。保持中立和不参加军事集团或联盟的主张,在亚洲许多国家中得到了普遍支持,成为当时国际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趋势。美国企图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的办法来包围中国的阴谋遭到彻底破产。据新华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邓州社区论坛

GMT+8, 2024-5-4 20:55 , Processed in 0.0411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