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7-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唐之际--乱世枭雄
现在把几个枭雄和唐朝对手的材料再补上。
李密、萧铣已在李勣、李孝恭两人传中有较详细记述外,隋唐递嬗之际多所言及的还有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刘黑闼、杜伏威、辅公袥、朱粲诸人,观凌烟阁功臣,多是因平灭这几个豪杰或枭雄而扬名立万,而且,在《隋唐演义》中,民间文艺家也把这几个人描述的活灵活现,精彩引人。
谄谀求荣 篡逆奸雄——王世充
-----------------------------------------------------------------------------------------------------------------------
王世充,字行满。王世充的祖辈原是西域胡人,姓支(胡姓),一直往来中原,贩货求富。不过,到他爷爷那辈就已落魄穷困,早死。其父支收随母改嫁霸城姓王的人家,自此冒姓王氏。王收已经是完全汉化的胡人,读书求官,在隋朝竟也能做到汴州长史这样的地方中下级官职。
王世充自幼很爱读书,颇涉兵史,“尤好兵法、龟策、推步之术”(这也是胡人的传统)。隋文帝开皇年间,他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王世充巧口善辩,明习法律,人不能屈,青年时代就已初具奸雄端倪。隋炀帝大业名间,王世充为江都,兼领江都宫监。恰值隋炀帝屡幸江都,王世充又“善侯人主颜色,阿谀顺旨”,大献珍奇宝物,雕饰池台,因此倍受隋炀帝信任。暗中,他也知晓隋朝将乱,平日里广结豪杰,释放罪囚,收买人心。杨玄感之乱,他又从军“平叛”;齐郡孟让叛隋,王世充竟也能率军击破之,斩首万余,生俘十多万,可谓“军功”卓著,隋炀帝更加信任于他,认为他兼具将师才略,并在赏功宴上亲执御酒赐之。
李密攻陷洛口粮仓后,隋炀帝派王世充征讨。遇此英豪对手,王世充开始露馅,隋军淹死万余人,冻死万余人,数万隋军死亡殆尽,回到河阳时才剩千把人。无奈,王世充自己系狱请罪,越王杨侗怜其才能,派人释放了他,征还洛阳,让他招集散卒,戴罪立功。
不久,宇文化及在江都作难,弑掉隋炀帝。越王杨侗在洛阳继位为帝,拜王世充为吏部尚书,郑国公。新帝登基后,几个大臣与王世充合议,决计招降李密,让他攻伐宇文化及,以使“两贼相斗”,乘双方困疲而一举全歼。由于越王杨侗毕竟为隋正朔嫡系,又拜李密为太尉,因此李大英雄忘掉与隋炀帝的“前仇”,转而为杨家努力“讨贼”,且屡战屡捷,不时上表告胜。王世充心中大惧,认为自己从前与李密百余战,杀伤对方将士甚多,一旦李密全歼宇文化及还朝,肯定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先散布谣言,杀掉首倡招降李密的大臣,把朝中大权揽于己手。
不久,李密果然大败宇文化及,但也两败俱伤,“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疲倦”。王世充趁机假托鬼神,蛊惑人心,说自己梦见周公,派自己率军讨伐李密,并宣言,士卒如果不从,肯定会病疫而死。正好王世充属下兵士多楚人,“俗信妖言”,都跃跃欲战。由于李密刚刚大败宇文化及,有轻敌之心,被诡诈的王世充乘虚攻入,大溃而逃,奔附唐朝。王世充“尽收其众,振旅而还”,隋帝杨侗拜其为太尉。
自以大功如此,王世充渐有不臣之心,又有道士妄言符瑞,称王世充有皇帝之命,应代隋而立。为了广收人心,王世充还派人到处网捕飞鸟,在鸟脖子上绑上写有王世充应为皇帝的布条后放飞,再派人四处射下,诳诱众人。见火侯差不多,王世充就废掉杨侗,自称皇帝,国号郑,大封亲戚兄弟为王,占据洛阳,与李唐争锋。
刚刚称帝一个月,王世充的礼部尚书、原来的隋朝大臣裴仁基等数十人就议谋想杀掉王世充这个逆贼,迎杨侗复位,事泄,被王世充全部杀掉。一不做二不休,为绝人望,王世充又毒死杨侗,谥曰恭帝。不久,王世充属下罗士信等大将纷纷反叛,奔降唐朝。眼见众心离叛,王世充大开杀戎,一人逃跑,全族杀掉。又下令五家相保,如果一家逃亡而四邻不觉,诛及四邻。又大设监狱,稍有怀疑,便捕人系狱。诸将外出征战,也把全家当人质关在宫中。由于一直在洛阳城中屯兵,城中乏食,仓粟日尽,每天饿死成百上千人,并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不久,秦王李世民率唐兵来攻,洛阳附近城池纷纷降唐,王世充据守洛阳。同时,他发信给从前的老仇家窦建德,以“唇亡齿寒”之义相晓,哀求救兵。窦大英雄一时糊涂,竟发大兵来援,最后反为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一举击败,以皇帝之尊为唐朝擒俘。拥城自守的王世充陷入绝望,与诸将商议突围逃走,但属下将领“皆俯首不对”,谁也不言语。见大势已去,“大郑皇帝”不得已,率其将吏诣军门请降。
李世民把王世充押送到长安,唐高祖李渊“面数其罪”,王世充惶恐伏地,一副孙子相,哀告说:“为臣有罪应诛,但秦王答应不杀掉我。”李渊不好食言,就下令把王氏一家迁至蜀地安置。
庆幸得以不死,呆在驿舍的王世充一家正想准备出发,忽有羽林将军独孤修德在外大称有皇帝诏敕。王世充趋出跪伏听诏,还没有明白过味来,就被小将军一刀砍下脑袋。原来,王世充刚刚称帝时杀掉的一帮隋朝大臣中,正有独孤修德的父亲独孤机,替父报仇,正好赶上绝佳的时机。史载,“高祖免修德官”,其实李渊也是做做样子。不久,王世充其子其兄一家大小男口“在途谋反,伏诛”,想必是李渊为了斩草除根,借口王氏男丁在去蜀地的路上想造反,全锅除掉。即使独孤修德不在驿舍杀掉王世充,想必他活不了多日,在路中也会被唐朝诛杀。从称帝到被杀,这个胡人后代也就过了不到三年的瘾头。
仁德盖世 天命不及——窦建德
-----------------------------------------------------------------------------------------------------------------------
窦建德,贝州漳南人。其年青时就因守信仗义,深为乡里所敬重。其父死,乡里千余人送葬,可见其人缘之好。隋炀帝伐高丽,大肆募兵,窦建德为二百人长。不久,见天下乱起,他率数百人亡入高鸡泊中聚结,以此自保。当时群盗往来横行,杀人烧屋,惟独因窦建德信义大名天下有闻,他的家宅一直没人骚扰。隋朝郡县地方官推断窦建德肯定与群盗有关系,就不分青红皂白杀光了他一家老小。至此,窦建德公开反叛隋朝,兵马至万人,同时,他能倾身接物,善待士卒,人人为其尽死力报之。
大业十二年,窦建德大破隋朝涿郡通守郭徇大军万余人,追斩郭徇,由此声名大震。不久,隋朝太仆卿杨义臣征讨诸路义军,连战连胜,惟独窦建德一军独全。隋乱初起,各路起义人马捕获隋朝官员及读书人,大都虐杀掉,惟独窦建德善待降官和士人,加以恩礼,由此附近郡县渐渐降附,军容盛大,达十多万兵。大业十三年,窦建德又大破隋朝大将薛世雄三万大军。
随后,窦建德统领大军进攻河间,郡丞王琮率军民死守。相持之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掉的消息传来。王琮在城内发丧,窦建德也遣使吊祭,王琮至此请降。由于攻城时死伤甚众,窦建德众将都进言要用大油锅烹死隋朝守将王琮。窦建德说:“王琮真是义士啊,留着他正是鼓励忠孝之人。从前在高鸡泊为小盗,还可随意杀人,现在我们是要安百姓以定天下,怎能杀害忠良呢!”同时,他下令:“如果有人因攻城时属下亲戚死伤而想谋害王琮,罪及三族!”消息传出,隋朝郡令纷纷投城。
唐朝李渊称帝后的第二年,窦建德也在魏县称帝,国号大夏。为了威行天下,名正言顺,窦建德首先攻弑隋炀帝的乱臣贼子宇文化及兄弟,相战数次,“大破之”,擒斩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兄弟及十几个弑帝元凶。他还亲身拜谒隋炀帝萧皇后,称臣跪拜,以明隋朝正朔。当时隋朝义城公主和亲远嫁突厥,闻讯派人迎接皇后萧氏,窦建德派千余骑护送,并报示以宇文化及等人的首级。
观窦建德事迹,是真正的“革命起义将领”所为。虽然以唐朝为正朔的封建史家皆以窦建德为“贼”,但对他的称赞叹扬之辞,通篇连牍。
“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至此,得宫人以千数,并有容色,应时放散。得隋文武官及骁果尚且一万,亦放散,听其所去。又以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兵部侍郎崔群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自余随才拜授,委以政事,其有欲往关中及东都者亦恣听之,仍给其衣粮,以兵援之,送出其境。”
隋末乱起,英雄辈出,皆各据州郡。当时,还没有显示出李唐能最终一统天下。窦建德率大军进攻相州,又攻克黎阳,一举俘虏李勇王朝的淮安王李神通、皇妹同安长公主以及日后赫赫威名的大将李世勣。过后,李世勣弃父逃跑,窦建德非常仁义大度,说“李勣本是唐臣,不忘其主,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竟能把李勣父亲李盖放还。不久,又把好酒好肉安置于大宅子的李神通和同安长公主归送唐朝。
稍后,窦建德开始变得糊涂,先是听信谗言杀掉能征善战的大将王伏宝,又杀忠谏的文臣宋正本,“由此,政教益衰”。
秦王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在其文臣刘斌劝说下,窦建德害怕王世充被灭后有“唇之齿寒”之忧,想保持“天下三分”之势,派大军前往洛阳,想救援王世充。此前,窦建德还刚刚平灭了拥有数万精兵的割据者孟海公,挟此军威,浩荡而来。
强中自有强中手。一遇秦王李世民,窦建德“数战不利”,他也想解兵退走。手下文臣凌敬也劝他渡黄河攻取怀州河阳,收河东之地,一则开拓疆士,二则入无军守之境,三则唐兵闻讯必从洛阳撤兵,可解王世充之围。但困急又狡诈的王世充生怕窦建德一走自己就玩完,他派人带着大批金宝暗中遍赂窦建德手下武将,由此,众将都劝他进攻包围洛阳的唐军,并说可以一举攻灭李世民。
窦建德的曹皇后也劝他进取河东,不要和唐兵正面争锋。窦建德不听,并说:“郑国悬命朝暮,以待吾来。岂可见难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于是大集军伍进逼武牢。也真正天命该绝,汜水一战,秦王李世民亲自披甲执兵,与窦建德大战,最终大英雄兵败山倒,在牛渚口中枪被擒,送斩长安,时年四十九。窦建德自称兵到灭亡,共六年。对此,封建史臣也不得不叹息:天命有归,人谋不及。
一时人雄 命亡突厥——刘武周
-----------------------------------------------------------------------------------------------------------------------
刘武周,河间景城人。青少年时代,刘武周尤以骁勇善射著称,其兄刘山伯见他常和一帮豪侠之人饮酒交游,就劝诫他说:“汝不择交游,终当破灭我们刘家门户。”以长兄身份,刘山伯常常对这个桀骜不驯的老弟施以拳脚。忍受不了家兄“高压”,刘武周跑至隋将杨义臣账内从军,在隋炀帝征辽战争期间以军功授建节校尉,衣锦还乡。
河间太守王仁恭爱其材武,以他为亲军卫队长。其间,刘武周乘机与王仁恭侍儿私通。由于害怕事泄被杀,加之见天下已乱,刘武周便在州郡内扬言王太守关闭粮仓,不恤饥民,并假装有病,回家观变。趁乡里豪杰探视他时,一起商议造反大计。计定后,刘武周与十数人直冲入殿,把正在办公的王太守一刀斩死,并持其首级遍徇郡内,继而开仓大赈饥民,得兵万余人。刘武周自称太守,并遣使归附突厥,以为强援。
隋朝雁门郡丞发兵征伐,被刘武周打得大败。接着,他趁势进攻汾阳宫,把俘获的隋宫美女送给突厥始毕可汗。可汗大喜,回送他大群骏马,刘武周兵势益振,连下定襄、马邑,并建国称帝,建元天兴。不久,他又入图晋阳,南下与唐朝欲争天下,并击败唐将李仲文和号称“智多星”的裴寂,吓得齐王李元吉逾城逃走,太原落入刘武周之手。
秦王李世民带兵进讨,双方相持于柏壁。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大破永安王李孝基,唐朝四军皆没。尉迟敬德回师浍州路上,被秦王李世民邀击于美良川,首次大败。李世民又在雀鼠谷大败刘武周大将宋金刚,一日八战,俘斩数万人。
不久,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等人相继降唐,刘武周大惧,与百余骑亡奔突厥。
龙落浅滩,自然命不久矣。不久,刘武周和其大将宋金刚都想回归汉地,逃跑时都被突厥人抓住,命丧异乡。刘武周自起兵被杀,共六年。
乡里泼皮 称王一方——刘黑闼(ta)
-----------------------------------------------------------------------------------------------------------------------
刘黑闼,贝州漳南人。同汉高祖刘邦一样,此人年青时就嗜酒无赖,好赌博,不治产业。但他有个好朋友窦建德,常常在他输得只剩条裤腰带时,穷中送银,非常够哥们义气。隋末大乱之际,刘黑闼先投奔郝孝德,啸居山林为盗,后来投奔李密,成为一个偏将。王世充大败李密后,又归王世充。由于这位西域胡人不时念咒请神上演“唬人”的把戏,刘黑闼很看不起他,趁机会跑出,投奔从前的好友窦建德。窦建德一见大喜,马上署为将军,封汉东郡公。
由于一直在“诸贼”中混事,刘黑闼“善观时变,素骁勇,多奸诈”,打仗也是一把好手,常常趁敌方麻庳大意,乘机奋击,多所克获,军中号为神勇之将。
窦建德被李世民平灭后,刘黑闼躲回漳南老家,闭门不出。当时,唐高祖李渊下诏征调窦建德旧将范愿、高雅贤、曹湛等人去长安待命。这几个人闻讯很惊惶,聚在一起商量道:“王世充以洛阳城降于唐朝,手下猛将如单雄信等几十人都被斩首,我们这些人到长安,肯定没有生存的机会。而且,从前我们夏王窦建德俘获淮安王李神通,好吃好喝好招待,礼送他回唐国。唐家现在捉得夏王,马上就加以杀害,我辈如不替主公报仇,也真羞见天下人啊。”计议已定,几个人就决定起兵反唐。
卜封问巫,巫师说以姓刘的为主师能够大吉大利,他们就前往漳南去见窦建德旧将刘雅。不料,刘雅认为天下已平,乐得在家当小地主,不愿起事。几个人大怒,怒斥刘雅不义,杀之而去。大家又想起多奇略、善将兵的刘黑闼,前往一见,陈说因由。刘黑闼大喜,杀牛会众,一下子就招得百十号人,一举袭破漳南县城。接着,他们又大败唐朝贝州和魏州两个刺史所统率的正规军。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刘黑闼设坛于漳南,祭奠窦建德,自称大将军,正式大举起兵。唐朝淮安王李神通等人征讨,都大败而去,就连一世雄杰的李世勣,也被刘黑闼打得只剩一人逃免,属下五千人被杀得干干净净。窦建德故将旧吏纷纷响应,突厥颉利可汗也派人马来援,半年之间,刘黑闼竟全部恢复窦建德原先的地盘,称汉东王,建元天造。
刘黑闼行军施政,都一如窦建德旧法,但“攻战勇决过之”。无奈何,秦王李世民又亲自率兵攻讨。洺水一战,李世民又折亲信大将罗士信,不得不坚壁拥兵。面对刘黑闼数次挑战,以勇胜闻名的李世民也不得不避其锋芒。不久,刘黑闼军粮已尽,拥全军奔来决战。李世民派人掘开洺水,淹死刘黑闼数千人,马上的劲骑顿时成为水中沉石,又被杀万余人。最后,刘黑闼只剩下一千多号人,亡奔突厥。
两个多月后,刘黑闼借得突厥兵,又杀个回马枪,高祖李渊再遣大军迎击,全为刘黑闼击破,淮阳王李道玄也死于阵中。一时之间,河北诸州复叛,旬日之间,刘黑闼“尽复故城”,建都洺州。一向以勇武善斗自诩的齐王李元吉心中十分害怕刘黑闼,拥兵逗留不前。倒是太子李建成不断督兵进讨,连战大捷。转年(武德五年)二月,李建成大破刘黑闼于馆陶,又攻之于永济渠,一路追击。刘黑闼马不停蹄,跑到饶阳城下,左右只剩一百多人,又被打回原形。
饶阳城刺史葛德威本是刘黑闼任命的官员,但此刻兵败落魄,刘黑闼也不敢冒然进城。葛德威“谬为诚敬,涕泣固请”,一定要请老主人进城吃饭。饿得眼睛发蓝的众人禁不住酒食之香的诱惑,进城吃饭。刚刚坐下,鸡腿还未入嘴,葛德威师重兵包围诸人。
束手被擒之时,刘黑闼大骂“狗辈负我”。但乱世之中,各思自保,他自己最终成为葛德威求取富贵的最佳礼物。太子李建成马上派人斩杀刘黑闼,山东遂定。
义结金兰 富贵成隙——杜伏威与辅公袥(tuo)
-----------------------------------------------------------------------------------------------------------------------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自少落拓,不治产业。杜伏威自少年时代,家里穷得叮当乱响,绝对的贫下中农出身。他常常穿墙破户偷东西,以此为生。所喜的是,杜伏威有个刎颈之交的铁哥们辅公袥。这位辅公子的姑姑是个养羊为生的大财主,辅公袥常常从姑姑家里的羊圈偷羊送给杜伏威吃,少年义气,惺惺相惜。见圈里羊只越来越少,辅公袥的姑姑气坏了,一状告到“派出所”,郡县的捕快就四处搜抓两个人。情急之下,两个人“遂俱亡命,聚众为群盗,时年十六”。也就是在现今还上高中的年纪,两个少年已经成为“起义军”小首领了。
杜伏威打仗很勇敢,出则居前,入则殿后,众人咸服,不久就被推为头领。隋炀帝大业九年起(公元613年),杜、辅二人自称将军,在江淮一带寇掠往来。在此期间,他们用计用力,兼并了苗海潮、赵破阵等原本人数多于自己的大股“游盗”,并大破隋朝江都留守宋颢大兵。隋炀帝闻知大怒,亲派右御卫将军陈棱以精兵八千攻讨杜、辅二人。
陈棱虽是御林军出身,兵铠精良,都十分惧怕杜、辅的军士,大军到后根本不敢交战。杜伏威派人给陈棱送去一套妇人衣服,并在信中称陈棱为“陈姥”,以此激怒这位御林军军官。
陈棱大怒,挥军前进。杜伏威也领兵迎前,亲自跃出阵前挑战。陈棱有个部将是神箭手,一箭正中杜伏威前额。杜伏威大怒,在马上用手指着朝自己放冷箭的军校,说:“不杀汝,我终不拨箭!”于是驰马大呼,直冲入陈棱阵中。隋兵人马兵器当时都占绝对优势,就是无胆打仗。杜伏威匹马冲来,纷纷掉头往回跑。杜伏威一直奔驰到朝他射箭的军校面前,“使其拨箭,然后斩之”。连血也不擦试一下,杜伏威一手拿着人头,一手执枪,又冲入陈棱阵中,杀数十人。陈棱军大溃,八千人被杀得一个不剩,最后这位御林军军官只身一人因马好才得免跑掉。
杜、辅二人乘胜破高邮、历阳,一时间各路“小盗”争来附之,声威震江南。他们又亲选五千人为敢死之士,号为“上募”,厚饷精骑,同甘共苦。每遇攻战,就下令这些“上募”发击,战罢检查,如果这些人有枪箭创伤在后背的,一律就地斩首(说明这些人是逃跑时被人自后击中)。所获财物,全部赏赐将士,故而人自为战,所向无敌。
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掉隋炀帝后,闻知杜伏威大名,任命他为历阳大守,“伏威不受”,可见也是个知晓伦理大节的英雄。在洛阳继位的越王杨侗很器重杜伏威,拜他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楚王。后来王世充篡逆,毒死杨侗,杜伏威向唐朝投降,被唐高祖李渊拜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
杜伏威投唐后十分卖力,与辅公祏一起把江淮一带称雄的李子通、汪华等武装均彻底清灭掉,尽有江东、淮南之地。
在杜伏威军中,大家都知道知道辅公袥是他的生死哥们,全营上下都呼辅公祏为“伯”,像畏敬杜伏威一样畏敬辅公袥。富贵之后,少年时代的生死交情逐渐淡漠,杜伏威渐渐猜忌起这位老哥们,他把自己的两个养子封为左、右将军,升辅公袥为“仆射”,外表尊崇,实际上夺掉了他的实际掌兵权力。辅公袥也是聪明人,虽心中怏怏不快,外表也假装不在乎,成日与老朋友学辟谷成仙的把戏,迷惑杜伏威。
秦王李世民平灭刘黑闼后,杜伏威心内大惧,他上表高祖,申请入朝觐见。可以想见,权力、金钱、官爵的富贵侵蚀力是如此巨大,从前杜伏威为流氓无产者的时候,只身匹马陷阵而不惧,生死度外;如今,自己拥数十万众兵,独霸江南,只是听说李世民平灭刘黑闼的消息,就吓得赶忙亲身入朝见唐皇,以表自己的忠贞不贰。临行前,杜伏威私下嘱咐自己的亲信:“吾入京,若不失职,无令公袥为变,”非常提防辅公袥趁间寻事。
入朝后,杜伏威被拜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唐朝对他外虽宠异,内实防惮。高祖李渊把他留在长安的大宅子里面,暂不让他还归江南。辅公袥设计,诈称他接到杜伏威的密信,要他起兵反唐,以此返还被扣留于长安的杜伏威。
接着,“伏威在长安暴卒”,估计是被李渊派人弄死。辅公袥更找到借口,建立宋国,自称皇帝。但毕竟忽降忽反,又缺少军中主师杜伏威,辅公袥属下的战斗力大不如前,与唐朝李孝恭军对甫一相接,一战即败,逃跑途中被捉,送于丹阳斩首。
杜伏威、辅公袥两个自起兵到灭亡,一共十三年,死时也才三十多岁(自两人横行江淮算起)。平定辅公袥后,高祖李渊诬称杜伏威预先知道辅公袥的反谋,下诏削夺杜伏威官职,籍没其妻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知道杜伏威是被冤枉,下诏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食人恶魔 乱世狂贼——朱粲
-----------------------------------------------------------------------------------------------------------------------
朱粲,亳州城父人。此人年青时还是县城的办事员(县佐吏),隋炀帝大业末年,他从军“讨贼”,见天下乱起,他摇身一变,聚结一帮人,自己倒成了“贼”,号“可达寒贼”,自称迦楼罗王(名称极其古怪,可能信奉哪种邪教),有众十余万。他引兵东杀西屠,所至郡县无分良奸,全都杀光、烧光、抢光,并很快自称楚帝,鼎盛时有军士二十多万。
朱粲一军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和军事目的,迁徒无常,攻下州且后就大吃大喝,劫掠一空。粮食吃光后,就把县城烧毁,又去劫掠就近的城州,以至于他所经过的地方百姓没有粮食吃,饿死者遍野满山。最后,朱粲一军自己也没有粮食吃,就开始抢夺大量的婴儿煮来吃。大概是感觉味道不错,朱粲就号令军士:“食之美者,宁过于人肉乎!但令他国有人,战何所虑?”于是马上勒集部下,四处略取女人和婴儿,分给诸营作军粮食用。同时,在转战期间朱粲军队向各地城堡收取税金也只要妇女、婴儿,不收取金银(估计财宝已经抢掠山积,只缺军粮)。
隋朝的著作佐郎陆从典和通事舍人颜闵楚因事被贬南阳,朱粲先是以二人为宾客,后来军中乏食,这两个官员连同全家都被左右军人当粮食吃个精尽,可见朱粲军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吃人恶魔军队。原本降附的周围州郡再也忍受不了这群虎狼队伍,纷纷起兵,相聚而进攻朱粲,杀得这些吃人兵最终只剩几千人,拥着朱粲败逃至菊潭县。无奈之余,朱粲遣使向唐朝投降。高祖李渊派散骑常侍段确前去迎侯。
估计这位段常侍非常厌恶朱粲为人,加之文人轻狂,就在酒席间乘着醉意问朱粲:“听说你常常吃人,滋味如何?”这位吃人将军也不示弱,回答说:“如果吃你这种爱喝酒的人,味道很象是酒糟猪肉。”段确大怒,骂道:“狂贼,你入朝后不过是个失势的奴隶,还能有机会吃人啊!”朱粲又惧又气,派人把段确和几十个从人都抓起来杀掉,把骨肉加佐料炖熟了装进大坛子,分给军人当军粮。然后,他转投王世充,被这位胡人天子拜为龙骧大将军。
好景不长。秦王李世民很快平灭王世充。在洛阳大宅子里正享人间清福的朱粲也被唐军抓获,斩于洺水之上。由于此人吃人恶名远扬,为害甚烈,围观的百姓争相用瓦石投击他的尸身,烂如肉泥,也算是死得其所。
[ 本帖最后由 捕头 于 2009-7-1 13:08 编辑 ] |
|